长虹诠释“中国智造”品牌魅力

摘要: 记者近日从长虹公司获悉,世界品牌实验室近日正式发布2021年《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长虹等中国各领域的44个品牌凭借亮眼表现成功入榜,位列第288位,再一次向世界诠释了中国品牌的实力和魅力。
川航“长虹号”(图片由长虹公司提供)
绵阳新闻网讯 记者近日从长虹公司获悉,世界品牌实验室近日正式发布2021年《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长虹等中国各领域的44个品牌凭借亮眼表现成功入榜,位列第288位,再一次向世界诠释了中国品牌的实力和魅力。
据了解,连续十八年发布的《世界品牌500强》,由世界品牌实验室按照市场占有率、品牌忠诚度和全球领导力三项品牌影响力关键指标,对全球约15000个知名品牌进行综合评分,最终推出了世界最具影响力的500个品牌。入榜的44个中国品牌中,长虹以其深厚的技术积淀与雄厚的制造实力,蝉联该榜多年。在今年6月份发布的2021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中,长虹品牌价值达1736.29亿元人民币,再创新高。
“近年来,我们在强化优势家电版块的C端用户体验之外,更在面向企业级用户的B端业务层面进行了多维布局”。长虹相关负责人表示,大众消费者主要接触的是长虹家电产品,其实长虹在冰箱压缩机、物联网模块、轨道交通电源、5G连接器等产业已经诞生多个“全国冠军”,甚至是“世界冠军”,完成了家电长虹到科技长虹的深度转型。
产品是品牌的载体,长虹在通讯、软件、交通、能源等领域充分谋篇布局的时候,对好产品的匠心打造也从未停歇。
据了解,目前长虹已形成5G+8K+AIoT生态体系,批量上市5G+8K+AIoT系列新品,同时今年初发布的5G成套家电更是备受消费者关注。实现跨品牌、跨品类外部设备接入,已实现超过300个跨品牌智能品类的接入。
作为长虹智慧家庭解决方案中的“另一位重要成员”,长虹自2014年发布行业首款家用激光影院,到如今实现家用激光影院、商教和工程激光投影、LED智能投影仪等全产品线的布局,凭借20余年激光显示技术研发、制造经验,实现了光机、主机、光学镜头、抗光屏幕等核心技术的自主掌控,拥有800余件相关专利,已连续两年获得“企业标准领跑者”认证。
近两年,长虹不仅通过时下消费者喜爱的直播方式进行带货,满足了用户的场景化购物需求,更自建自主短视频及直播平台——长虹草莓台,与川航等多个品牌跨界合作。同时,长虹延续体育营销,与中国羽毛球队深度合作,为品牌持续注入活力。长虹相关负责人表示,长虹在品牌营销上推陈出新,拉近与了年轻消费群体的距离,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此外,在全球疫情之下,长虹积极求变、抢占市场,通过打出产品、品牌、物流、渠道等“组合牌”,在逆势中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2020年,长虹海外销售收入同比双位数增长,欧洲品牌业务同比增长三倍以上,澳洲、印尼同比实现翻倍增长。
“1998年长虹开启海外业务;目前,长虹业务已覆盖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各国客户和用户的喜爱。”长虹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长虹家电品牌在印尼、巴基斯坦、玻利维亚等国家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品牌之一。在法国、德国、澳大利亚、阿联酋等国家均进入了主流连锁渠道,取得较好的阶段性成绩。
面对未来,长虹相关负责人表示,长虹将坚持“效率为王”经营理念,以效率求效益,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在现有产业规模的基础上,长虹海外将夯实渠道体系,紧抓电商发展机遇,持续推进电商国际化战略,不断扩展电商版图,通过电商国际化转型带动整个组织运营的转型,加快自主品牌业务的发展。(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桥臻)
我市“四抓四强化”画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重要思想,以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动全市各族群众持续深入交往交流交融。
抓干部培养,强化民族团结进步人才基础。我市坚持把抓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把少数民族干部配备纳入对县(市、区)和市直单位党建专项绩效考评指标,坚持在招录(招聘)国家机关公务员(含选调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定向招录本地主体特少数民族生源,坚持定向推荐特少数民族优秀年轻干部,坚持加大少数民族干部配备力度,切实打造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不断强化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抓民生改善,强化民族团结进步群众基础。我市始终牢记“全面建设小康路上不让一个民族群众掉队”的目标,坚守改善民生底线,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契机,完善高速公路、高铁、航线、航道、口岸“五位一体”交通网;大幅度提高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保障水平,医疗机构基础建设、医生配备、医疗保障指标达标率10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407.49万人,参保率98.2%,250家定点医疗机构接入跨省异地结算平台,1729个行政村可通过“村医通”结算,住院费用医保支付比例达75.78%,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抓文化传承,强化民族团结进步文化基础。组织举办桂滇黔三省(区)10市州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各民族民间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加大对民族文化事业的投入,在全市范围内推动建设150个“同心文化广场(长廊)或同心文化艺术体育团体”;组织开展壮族“三月三”、各民族传统节庆、传统歌圩节等节庆活动和各类文化惠民演出300余场次;深入挖掘《扶贫路上》《太阳鸟母之英雄》等民族文化文艺作品,打响百色民族文化品牌。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组织在全市开展百个线上讲党史小视频300余个、少数民族语言讲党史500多场、党课下基层2000余场次、百村“人大代表小广播”播党史10000余次、百位桂滇黔跨省(区)联建党员传党史50余场次等活动,不断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信念、凝聚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抓示范引领,强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基础。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为载体,打造“一进一主题一品牌”的创建模式,构建“百色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带四线五基地”的民族工作新格局,形成全市上下、各行各业积极参与、共同推动、齐抓共建的氛围。截至目前,全市有德保县、靖西市、右江区百城街道文明社区和百色民族高级中学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田阳区、田东县平马镇龙安社区等26个单位被命名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累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31个、模范个人33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68个、模范个人184人。